作者 | 李道松 北京城建集團國際事業部總經理,高級工程師,國家一級建造師、英國皇家特許建造師
傳統路徑的局限更加凸顯行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
VEER 134834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和落實,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工程利潤日趨稀薄,承包條件越發苛刻,不確定風險日益加劇。在新的市場形勢下,盡管施工總承包(DBB)和EPC總承包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仍將是國際工程的主要業務模式,但傳統路徑的局限更加凸顯行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
一、EPC+F(I)模式的價值和意義
圖 | 項目全生命周期價值微笑曲線
依托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價值微笑曲線的指引,眾多工程建設企業從頂層設計入手,加大轉型升級力度,業務形態由單一施工向全面服務轉型,商業模式由施工承包(DBB)、EPC總承包模式向EPC+F(I)和投建營產業鏈一體化模式延伸,打通從投融資、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到運營維護的全產業鏈,進而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業務發展,以客戶為導向的市場化選擇
響應客戶需求,贏得競爭先機
建筑工程行業低價競爭嚴重,收益率下滑,合作條件嚴苛,項目落地艱難;同時,由于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長期處于低位,亞非拉相關國家政府和業主的財務能力普遍不足,迫切需要外國承包商通過投融資手段幫助其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這種情況下,國內大型承包商可以充分利用銀行授信高、融資能力強、融資成本低的競爭優勢,提高和客戶議價能力,鎖定項目機會,從而贏得競爭先機。
2. 深入融合市場,儲備必要能力
與傳統的工程承包項目相比,EPC+F(I)項目的業務結構、資金投入、實施環境、開發周期、合同內容等都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這也對承包商了解相應制度體系、熟悉全鏈條經營模式、整合全球資源、防范本土化經營風險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拓展盈利空間,降低運營成本
企業由傳統地參與單一業務環節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必然會在整體科學籌劃、多領域盈利、資源有效運用等方面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同時,根據項目特點,帶動中國標準、中國技術、中國設備“走出去”,發揮中國企業長板優勢,用更為熟悉的方式在項目建設階段創造盈利。
4. 服務當地社會,促進經濟發展
對于項目所在國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而言,普遍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優秀的工程人才,開展EPC+F(I)甚至投建營一體化業務有將有助于增強當地經濟內生發展動力和造血能力。同時,提升中國企業的品牌和形象,增強當地政府、社區、民眾等各相關方對中國企業的認同感。
(二)轉型升級,以發展為主導的業務選擇
現代建筑工程企業需要圍繞產業鏈和價值鏈匹配相應的業務類型。近期,國內大型央企紛紛成立投資管理公司,旨在引入多元化投融資機制,打造集投融資、建設、運營為一體的特大型專業化投資建設集團,完善投融資管理體系,充分發揮投資拉動工程承包及相關業務發展作用,提升整體綜合實力和競爭力。
二、EPC+F(I)模式內容和特點
EPC+F(I)模式指由政府或社會的項目業主選擇投資建設人,并由投資建設人負責項目設計、采購、施工建設以及籌資或協助項目融資,待項目竣工后,再由項目業主按照合同約定進行債務償還的一種合作模式。
按照項目生命周期階段劃分有如下特點:
(一)項目的投融資F(I)
項目的投融資包括承包商為項目協助融資(Finance)和小額投資參股項目公司(Invest)兩種方式,但核心都要通過融資手段解決項目運作的資金,為項目成功提供財務保障。
從EPC+F(I)中的投融資方式來看,目前可選擇從資本市場(發行股票、債券、私募、ABS等)、金融市場(銀行借款、信用證、保函、租賃等)等渠道解決,融資手段包括權益融資、貿易融資(出口信貸、福費廷業務、項目收款權質押等)、商業貸款、兩優貸款、融資租賃、特許經營項目融資等。項目投融資模式的選擇要考量債務負擔、融資成本、融資渠道等因素,總承包商跟各相關方密切協作并且從項目運作初期就做好策劃,這也是總承包商需要把握的關鍵。
(二)項目建設EPC
從發展的角度看,EPC+F(I)雖然是傳統承包商力求轉型升級的突破點,進而實現從承包人到投資人的角色轉變,但其實質和基礎,還是要立足做好EPC。F(I)是術,通過項目融資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總承包商話語權和盈利能力;EPC則是本,是項目全生命周期里的關鍵環節。
在EPC模式里,對于建設(Construction),中國企業已經具備了比較強的經驗和能力,在國際市場中常被冠以“基建狂魔”的標簽。但是在實際項目運行中,“E”和“P”不僅是設計、采購兩個業務環節和動作,更是設計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兩大管理模塊,是總承包商要持續加強構建的兩大核心能力,是充分整合建筑產業鏈資源,確保項目建設環節按期保質完成的關鍵所在。
設計與施工的一體化是確保施工效率和優化項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的重要保障,直接關系到項目的盈利能力。“E”既要在投融資方案的設計中起到總規牽引的作用,在營銷階段從后臺配合者走向前臺成為提供解決方案的主導者;也要在深化設計、施工圖設計上把握客戶需求,實現設計咨詢和施工技術的拉通。供應鏈管理(P),需要與業務鏈上下游供應商延伸合作,強調計劃在整個供應鏈的指揮作用,通過計劃來協調客戶、核心企業、供應商的節奏,保證整體而非局部的效率優化。
(三)項目退出
以總承包為主業的企業通常憑借少量投資參股獲取項目,通過建設取得承包收益,并在項目建成投產后出售項目公司股份實現退出。但鑒于東道國政府法律和融資方的要求,上述情況的總承包商需在投融資方案策劃階段設計項目的退出方案,如離岸公司的使用、投資文件控股權變更機制的設計和融資模式的選擇等。
三、EPC+F(I)模式的措施和路徑
(一)塑造一體化服務的戰略觀念
宏觀形勢和發展趨勢決定了企業戰略轉型的選擇,中國企業要及時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對企業的優惠扶持政策、產業鏈上下游整體“走出去”的發展趨勢等時代機遇,同時結合環境、戰略、組織三者之間的動態協調性原則,適時調整企業戰略,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二)打造產業鏈一體化運作模式
資源是企業戰略發展和變革的重要基石,是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也是造成企業間業績差異的主要原因,有序選擇、有效配置、有機融合的資源整合能力是企業重要的核心能力。
對于大型企業集團公司,要持續打造以核心技術為基礎,以投融資為牽引,以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和項目運維團隊為骨干支撐的一體化平臺,實現從前期投融資、規劃勘察設計,到中期施工建設,再到后期運營管理的全產業鏈覆蓋,以適應國際工程承包模式的多樣化需求。同時,加強與境內外上下游相關方的交流、合作和融合,提高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化水平。
(三)夯實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風險識別和管控能力
由于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波譎云詭,項目所在國政治、經濟及社會環境存在差異,同時EPC+F(I)項目具有合同金額大、建設周期長、管理模式復雜等特點,加之企業境外項目管理經驗和資源的欠缺,這些為中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和挑戰。因此,中國企業要對投融資風險、合同風險、進度風險、資金風險、稅務風險、外匯風險和信用風險等風險進行準確識別、科學剖析、有效規避、合理管控、及時處置,進一步增強企業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進而獲取更高的項目經濟效益。
(四)構建系統知識體系和專業化人才隊伍
中國承包企業在面對EPC+F(I)這種新的業務模式時,要轉變觀念和思路,注意知識結構和專業化人才補缺,借助外部專業資源,系統構建企業知識體系和專業人才隊伍,將能力建在組織上,降低新模式給企業帶來的重大決策風險和項目運作風險。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深入落實,中國企業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順應國際市場形勢、參與境外項目市場的力度將不斷加大。EPC+F(I)模式必將在企業創新實踐中不斷得到升級迭代,篤定地向著投建營一體化不斷進階發展,為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注入無限活力。